應用軟體比較學I:ICQ, MSN, Skype

 

引言>

我從1997年開始使用ICQ,我的ICQ號碼是86萬多號,如今似乎有34億號了吧。MSN就晚了,到20043月中我才成為它的用戶;Skype則更晚,聽說它是20047月與PChome合作「在臺上市」,我卻直到200412月下旬才裝了當時1.0版的Skype

 

  

對同類軟體做一番比較,可能很有趣,可能很無聊。這件事我有資格做的程度很低,因為使用超過一種「相同性質及功能的軟體」,我經驗很少;畢竟電腦不過是用來服務人類解決問題,軟體用得順手就好,一般人閒來無事並不會把同類軟體灌上好幾套,今天用這套,明天按心情換另一套...。

 

不過以我的使用經驗來說,至少有三大類應用工具,人人可能都同時使用,或至少曾經用使過好幾種不同廠牌的軟體。第一類是讀圖軟體──筆者可能不太精確也不太專業,但我把具簡單或複雜影像處理(修圖)功能的軟體也歸在這一類,包括ACDSeePaint Shop ProPhotoImpact等,通常你如果新買一台數位相機,就可能會多一套免費bundle的這類應用軟體。第二是看短片聽音樂軟體,從古早就有的Real 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Apple系統但Windows也很早就支援的QuickTime,到如今MP3流行時代中各種MP3 Playerbundle的抓音樂兼編輯撥放音樂用的軟體。第三類,則是即時通訊軟體,像ICQMSN MessengerSkypeYahoo!奇摩Messenger等,現在這些軟體已經開始比賽他們的網路電話及視訊電話功能。這次我想談的,就是即時通訊軟體中的ICQMSN MessengerSkype這三者。

 

 

探討「使用者習慣」

 

選擇一套軟體來用,除了外在條件,如某套軟體口碑好,市佔率高,大家都在用,或它可以免費取得、使用價格低廉...之外,還牽涉到很多個人化的條件;你的工作型態與工作內容、你的個性氣質、你的生活習慣、你是文字思考式或圖象思考式的人...,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你特別喜歡或討厭某些特定軟體。這些因素,我們可以統稱為「使用者習慣」。

 

以我而言,我打字很快,使用傳統注音輸入法,每分鐘約可打50字,不比我講話的速度慢多少;講話耗中氣,故我一向喜歡打字勝於講話,所以一套即時通訊軟體在我手中,一定是打字傳訊的使用率遠高於線上通話。我個性孤僻,不太愛交新朋友,即時通訊軟體最大的功能只是與工作夥伴交換訊息。不過當然也在需要時當成與朋友溝通的工具啦!

 

打字還可以順便留下事件、思想和感情的紀錄,實在比較接近網路時代的個人日誌功能,以及網際網路「萬口眾聲」、人人可做時代紀錄者、但人人所能評述及影響的範圍都不大,的這種自由平等精神。所以相較於風過水無痕的聲音與對話,我個人一向認為打字比較有價值。不管是古早啟用的ICQ或是新近才親近的MSN Messenger,我都只用過文字傳訊及檔案傳送的功能。直到更晚近因為我姿勢不良打字過度而全身不適,恐怕講話變得比打字省力時,才安裝了Skype;偶爾還會與朋友一邊掛著耳機各自打字工作,有問題時才互相對話討論一下──反正PC to PC的通話不花錢,也幾乎不佔什麼頻寬(網路電話基本上是有話務封包時才動用頻寬予以傳送)。

 

所以,使用者習慣是一套建立在心理活動、生理狀態、價值觀、性格和理念上的外在選擇及行為模式。雖然多半是基於方便和「習慣成自然」的惰性,但是其實一個人的習慣仍然是基於上述生理及心理各樣因素的綜合結果。如果要由一個人的習慣逆向去推他的性格呢?通常這麼做的確是可以得出某些洞察,不過誤差度可能很大就是了,端看推測者本身的覺知敏銳度和人情世故的了解程度而定。

 

 

一些基於個人意見的比較

 

當初開始使用ICQ,是一位住在美國的網友推薦,他的保守推薦詞大致上是這樣:現在我們這邊有人開發了一種個人通訊軟體,你可以試試看,可能還不是太穩定,不過蠻好用蠻方便的...。當然我就興致勃勃地下載來安裝了。我一向喜歡把下載安裝過的執行檔都存在硬碟裡以茲查證及紀念,可惜這個最早安裝的ICQ版本已隨著一顆掛掉的硬碟而仙逝,雪泥不留鴻爪,現在連當時的版本名稱都不復記憶。

 

跟現在的花俏眾多功能比起來,當時的ICQ確實陽春。反正大家都是手指一族,每天靠打字混日子,天南地北聊個沒日沒夜也都是打字打出來的。ICQ最可愛的就是收訊時的「Au-oh」聲了,記得我97年大約45月裝了以後,10月到某雜誌任職,不久該雜誌就有一期是以ICQ使用大全為專題,一時之間全公司同事都裝了ICQ,每天行走於辦公室就聽見此起彼落的Au-ohAu-oh,在那網路開始蓬勃的年代,根本不會有老闆限制員工上班時間使用網路與朋友聊天,反正就算老闆問起也可以說是與同事談公事嘛!

 

這個收訊提醒音,MSNSkype也有,只能說各有巧妙。基本上你若不是桌面上正開著對話視窗,收訊時提醒音就會出現;誰家聲音最好聽?MSN是很含蓄的三個上行音符「等等等」;Skype是很清秀的「滴嘟」。總之還是那Au-ohAu-oh不停的ICQ最霸氣啦!

 

MSN Messenger有一個很有幽默感的功能我很喜歡,就是對話視窗最底下有一行狀態列,如果對方正在他的鍵盤上key in他要給你的訊息時,會出現「正在寫入訊息」幾個字,好像MSN幫你派了個小線民在你通話對方的電腦邊幫你「偷窺」一下他有沒有認真對待你的訊息似的,非常有趣。這個功能是ICQSkype所沒有的。

 

關於軟體啟動速度、封包傳送速度、佔用系統資源的程度等方面的比較,在我的電腦上,三者同時啟動但靜止無動作時,Skype佔記憶體約10,000KICQ19,000KMSN Messenger24,000K。傳送MP3檔案,pure P2PSkype就是比MSN快;至於開機時自動啟動的速度嘛!MSN 7.0以前的版本輸給Skype,不過自從我update7.0版後,兩者似乎不相上下了,幸好這種爭先恐後搶資源啟動軟體的過程倒沒造成當機。最嚴重的是有一次我在沒有網路線的地方開機,結果看Windows的報告,是因為ICQ無法正常啟動(我想是因為沒有網路連線之故)而造成系統死當,而且一連三次都是如此。那次我不得不抱著NB回到家裡、插好網路線後再開機,大概是先前連續當機太嚴重?我那XP Professional還繼續在背景裡重整它自己,足足讓我等了十幾二十分鐘才終於完成開機程序,正常運作了起來。從此之後我下定決心把ICQ永遠從隨Windows自動啟動的清單上移除,就算它與我有再深厚長遠的交情,我也不想再因為它而搞得自己系統雞犬不寧。

 

 

P2P與中央伺服器

 

再說說不同的功能設計。我的一位亦師父亦朋友說,ICQMSN最大的差別,對他來說,在於前者可以離線傳訊,後者則不提供此項功能;造成此種差異,是因為MSN不希望還要為使用者準備著暫時儲放訊息的主機(這可能是基於成本及管理上的考量),而ICQ卻提供此項服務。因此對他來說,若有需要將同一訊息傳送給一個群組、而此群組的成員卻有些上線有些離線,此時就只有ICQ可以符合他的需要。

 

關於是否能夠離線傳訊,目前的Skype 1.2版「似乎」也可以做到;不過據Skype相關人士指出,其實目前看似可以離線傳送的Skype訊息,還是存在發訊方的電腦上,必須要到下次兩方同時上線時,才會真正傳送到對方電腦。此所謂Skype盡可能地維持著P2P的傳訊架構是也,盡量不要太過於依賴一台「中央伺服器」。但是為了讓Skype的功能更讓使用者滿意,它不可避免一定會有依賴中央伺服器的時候;例如最新版本之所以能夠讓聯絡人名單可以自動複製到另一台電腦上,就是拜中央伺服器之賜。

 

Skype是利用User的電腦資源和網路頻寬來建立通信平台,如果你的電腦很強、頻寬很大,有可能就會成為Skype的「Super Node」之一。不過這種善用散落各處的資源來進行通訊的方式,卻是最有效利用頻寬的方式;Skype語音通話的品質相當好、卻只佔用User很少的系統資源,這也是Peer to Peer技術的迷人之處。以我個人來說,如果有機會將我閒置的系統及頻寬資源拿來服務四海皆兄弟的網民們,我會很樂意;畢竟這就是Internet原始的精神,不是嗎?

  

 

●本文載於PCShopper 2005年六月號.專欄<非專業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